未成年人防范意识薄弱
骗子通过游戏社交获取信任
一步步引导至陌生平台
一个屏幕共享
看清了验证码
掏空了银行卡
也敲响了家庭网络安全的警钟
☟☟
真实案例
近日,10岁男孩李某用父亲的手机玩游戏。
游戏中,一名陌生玩家表示可以赠送游戏装备,并引导李某关注其抖音账号。
随后,对方要求加QQ继续操作。李某没有账号,便提供了父亲的QQ号。很快,陌生人添加了好友并发起视频通话,自称是平台客服,让李某开启屏幕共享以便“操作”。
李某同意后,对方诱导李某点开父亲手机上的各类银行和支付App。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李某陆续收到几条银行发来的验证码。
发现异常后,李某迅速挂断视频并告知父亲。经核实,银行卡共被转出7409元,父子随即报警处理。
诈骗手法解析
通过游戏获取联系和信任,以“赠送装备”为名诱导跨平台操作。
利用QQ视频引导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远程观察手机操作,获取相关信息。
掌握银行验证码后迅速转账,完成盗刷,过程短、操作隐蔽。
警方提醒
家长应避免将绑定银行卡的手机交由孩子独立使用,支付App务必设置保护措施。
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明确“三不”原则:不加陌生人、不泄露信息、不共享屏幕。
如已被骗,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关键证据,第一时间报警。
来源 昆明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