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出伏
出伏养生指南
明天,2025年三伏天正式结束,我们终于要和闷热的三伏天正式告别。出伏后的养生门道可不少,为此,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出伏养生指南”,助您安稳度金秋!

三种“秋病”
俗语说“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出伏到秋分期间(今年为8月19日~9月23日),不但昼夜温差大,气温波动也变得更频繁。本身体质较弱的人,在这个季节容易发生或复发以下3类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一冷一热,人体血管受刺激收缩,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或血压不稳,诱发头痛、头晕、中风、胸痛等心脑血管疾病。

呼吸道疾病:气温降低、气候干燥,易导致外邪从口鼻而入,侵袭肺脏,引发感冒、鼻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胃肠道疾病:秋季腹泻、大便干燥秘结、腹胀、消化不良等。

饮食篇
出伏后,经过一整个夏天的“湿困”,我们的脾胃变得较为虚弱,这时候再受寒凉食物刺激(冰饮、刺身、凉菜),就很容易引发腹泻、胃痛。同时,秋季燥气渐起,出伏后首先要注重养阴防燥,可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建议在饮食中适量加入一些酸性食物,比如山楂、乌梅、石榴、葡萄、猕猴桃等。
随着出伏后天气渐凉,食欲逐渐好转,古人这时候就会通过进补来调养身体、恢复体力,这就是“贴秋膘”。北方人爱在出伏吃点饺子,饺子长得像元宝,寓意着“补福”;南方人则更偏爱清淡的汤品,比如老鸭汤,既能祛暑又能滋阴,一举两得。
起居篇
起居上,也得跟着天时变。出伏后,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古人提倡“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可是顺应秋季“收敛”之气的好方法。同时,秋天容易出现“秋乏”,午睡小憩有助调养身心,一般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注意别睡在有穿堂风的厅堂或露天等处,尽量不穿无袖或紧身衣午睡,防止出汗当风,引发肌肉关节酸痛、四肢僵硬。
运动篇
秋季“宜收不宜散”,过度出汗会耗伤肺气和津液,适宜选择温和些的项目,比如散步、慢跑、瑜伽,既能活动身体,又不会让身体过度消耗。

同时,中医讲究“血汗同源”,出汗太多就会导致津亏,加重秋燥带来的口干、乏力、皮肤干等问题,应注意补水,成人每日推荐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出汗多时,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越口渴,喝水越要慢,应匀速小量间断补水,一口一口地慢慢喝。

来源:东丽中医医院
喜欢就点赞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