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赣南师范大学上千名学生依托学校自主开发的“苏区红”数字思政平台,以“画图-采集-比对-反哺”的闭环机制,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该平台整合了丰富的苏区革命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产出成果,实现“于行中思、于思中悟”,上好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行前“云备课”:精准定位,锚定研学方向
七月,该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五色花”育人工程实践团队前往延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出发前,团队借助“苏区红”平台,围绕弘扬延安精神、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校馆协同育人、读懂梁家河大学问等四大主题进行了系统学习和研讨。
平台中的“苏小红”AI学伴成为团队得力助手,依托数字地图为成员规划赴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的行程路线,并实时答疑解惑。“云备课”不仅帮助团队成员全面了解延安革命历史,也为实地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提升了研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场“智联动”:激活历史,深化场景体验
在延安,团队走访了杨家岭、枣园、宝塔山等革命旧址,通过瞻仰中共七大会址、革命前辈旧居等历史实物,追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以实地实景砥砺初心、启发思考,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的根源。
参观过程中,成员实时通过手机端调取“苏区红”平台中的相关史料与红色故事,与眼前景物对照印证,深化对历史内涵的理解。这种人机“智联动”极大激活了历史现场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直观、更深刻的体验。
归来“链反哺”:延展成果,赋能资源建设
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积极转化一线成果,撰写调研报告、制作视频作品,并上传至“苏区红”平台的“我为思政课教师建案例库”等板块,进一步丰富了平台资源。
这种“链反哺”机制不仅拓展了实践成果的应用范围,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多维联动,构建大思政实践育人新范式
通过“一核引领、三联聚力、四维联动”的系统实践,团队构建起“溯源—感悟—传承”的红色育人链条,探索出“校校—校馆—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了“场景—课堂—访谈—实践”四位一体的立体育人课堂。“苏区红”数字资源库的深度应用,为这一创新实践提供了关键支撑,推动思政教育从“观摩式”走向“沉浸式”,使红色资源真正成为筑牢青年信仰、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生动教材。
赣南师范大学将继续拓展红色文化赋能思政教育的新路径,依托“苏区红”数字资源平台,持续升级在线学习、知识图谱、智能问答等功能,让红色文化在数字空间中“活”起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持久动力。(岳蓓、刘蔚卫、陈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