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枭
近日,据媒体报道,为了及时掌握工作进度,上级部门常发送各类统计表册要求下级单位填写,填报内容以数据为主。然而,有个别部门为显示工作成效,出现数据“注水”现象。
数据“注水”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个别部门和人员不正确的政绩观。他们将工作成效简单等同于数据的好看,认为只有亮眼的数据才能彰显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绩,获得上级的认可和表扬。这种随意编造数据,企图用虚假的数据繁荣来掩盖工作不足的行为,不仅是对工作的不负责,更是对组织和群众的欺骗。
数据“注水”看似是个别改动,实则危害巨大。一方面,上级部门依据这些不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可能会制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措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当一些部门通过数据造假获得了所谓的“好处”,就会让其他部门产生模仿的心理,助长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遏制数据“注水”现象,首先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相关部门和人员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认识到工作的真正价值在于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将精力放在真抓实干上,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来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有些过于注重数据指标,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数据造假的风气。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深入实地进行考核,了解工作的真实情况,更加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对于数据造假行为,要严肃问责,让数据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填报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制度,对填报的数据进行认真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对发现的数据造假行为进行举报,让数据造假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