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海:树起人海共荣新样板

时间:2025-09-05 11:15:00

不久前,在大阪世博会相关活动上,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渔民刘树杰分享了中国第一支海马保育志愿队六年如一日守护海马家园的故事,感动全场。

“以前不懂什么是环保,眼看着沙滩、海底有了垃圾,捕鱼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便开始呼吁大家保护海洋。”刘树杰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渔民自主加入到海洋环保行列中,他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意义。

今年,刘树杰主导的“基于海草床保护的生态赶海”公益项目,通过制定村民公约、绘制生态指南,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海洋生态保护行动,并成功助力琅琊台村入选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蓝色市民社区”,成为公众参与海洋保护的典范。

琅琊台村,东临龙湾,南靠千古名胜琅琊台景区并因此而得名,是典型的沿海渔村。近年来,琅琊台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强化与琅琊台景区的紧密联动,保护性开发龙湾景区,重点发展以渔家风情为特色的民宿和渔家宴,每年举办“琅琊祭海节”等文化节会活动,打造了以“山情海韵、琅琊渔歌”为主题的滨海旅游带,年均吸引游客80万人次。

“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我们这赏风景、尝海鲜、住民宿,实现了景色变美、产业升级、百姓受益的三赢局面。”琅琊台村党委书记王金壮说。

“这里的居民认识海洋、关心海洋,为美丽海洋建设付诸行动,对促进人海关系和谐共生作出贡献。”今年2月,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在新区召开,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刘正华向全球海洋城市分享了“西海岸新区琅琊台村蓝色市民社区发展”案例。“琅琊台村为培育蓝色市民、打造蓝色市民社区提供了非常好的场景示范。”刘正华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海银滩也能变金山银山。西海岸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生态养海,统筹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全面促进海洋绿色低碳发展,走出了一条陆海统筹、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发展之路。

灵山岛“负碳海岛”的生态实践,正是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力证。作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灵山岛扎实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量化生态资产近6亿元,并以此为抵押获得1000万元“生态贷”,打通了海洋生态价值“认证-核算-交易”的变现通路。

这一模式不仅在国内树立标杆,更走向全球。今年6月,中国科学家在法国尼斯举行的联合国海洋大会边会上,向全球发布《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海洋方案工具包》(COAST),灵山岛案例被收录其中,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新区对生态养海的探索从未止步:

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开展灵山湾、龙湾、古镇口湾等海岸线修复工程;创建全国县(区、市)级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群,加强“灵琅八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获批全国首批、山东首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区(市),建成全省首个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探索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推动跨风河新建桥梁工程等项目实现海域分层立体使用确权;高效利用“海洋云脑”平台,严格落实“河长制”“岛长制”等长效机制……

从生态养海到人海共荣,西海岸新区正努力让守护蔚蓝与美好生活共生共赢,“碧海含金 蓝碳有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先后入选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和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案例。一幅水清滩净、鱼翔浅底、人海和谐的壮美画卷正在黄海之滨徐徐铺展。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涛)